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生天地 > 学生作品:日积月累

学生作品:日积月累

发布时间: 2013/3/6 14:56:00 访问次数: 4545
 

 
 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2013届初中学生 王路易
 
 
 
 

  我看见岸下的大海,并非一日如此浩瀚。那幽深的沟壑,不正是日夜滴水形成的吗?我看见窗边参天的大树,并非一日如此挺拔。那斑驳的树皮痕迹,不正是岁月流转吗?我看见周身古老的教学楼,并非一日如此沧桑。那深深的砖印颜色,不正是几代人生活的见证吗?
  学画两年,我日积月累下的基础得到了爸爸的认可,他带我来到弥漫着烟尘的库房中,翻出一幅画作。画布上已经积满尘埃,我看见画布上的阳光中尘土飞扬。它被从远逝的时光中拉出来,却仍残留着昔日的光华。
  “女儿啊,这就是你爸当年的作品。”爸爸双手托着画框边,高昂着头说。我走上前轻抚下灰尘,眼睛直直盯着画上的人,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,秀发伏在两肩上,身穿圆领广袖的青花旗袍,映衬着古朴的家具背景。她的眼神深邃迷幻地探向我,目光仿佛能穿越沉甸甸的时光直达我心底。我一惊,抬头看爸爸。“恩,这技艺,真是精湛!”“可不是,光她的眼睛我就练了好几年。”我又蹲在画前,抚摸着画布上已经发硬的颜料,坚定地说:“我要画她!”爸爸的眼神中掠过一丝笑意,说道:“那可不是一两天的事,要有日积月累的功夫。” 那年,我六岁。
  “女儿啊,画得怎么样啦?”爸爸一手撑着画架问我,“唉,果然眼睛总是画不好,连像都不像!”说着我把笔落了下来。这时爸爸拿起画笔,捏着我的手一起画起来,还自言自语道:“那可不是一两天的事,且要日积月累呢。” 第二天,我又坐在画架前,挽起自己色彩杂乱的袖子,握紧笔杆,重新调了颜色,在画布上描起女子的眼来。我不时看着女子的双眼,沧桑而幽深,定是经历了许多风雨,又暗藏了多少光华?这样的眼眸有是我这种人可以画出来的吗?我不停地询问自己,沮丧地望向地上厚厚的一叠画废了被我揉皱的草稿纸。我躺在床上看女子端正地坐着,灰尘让她显得模糊脆弱,仿佛风一吹便会消散。但是我看见了,一丝转瞬即逝的失望的光闪过她的眼。那年,我八岁。
  “女儿啊,有什么长进吗?恩,画得很像了,但是不够……传神。你明白什么是传神吗?”爸爸再次出现,从远处观望我的画。这几年,这位妙龄女子一直盯着我,我也是后来才知道,画上的她是战争时期的孤苦女子。她沉默如此多年,又有谁能感受到她眼底流泻出的无尽哀伤呢?我画了两个季节,稍有所悟。关上屋门,合上百叶窗,独许一束晨光打在我的画布上。我把笔尖稍蘸上颜料,一笔一画勾勒她的双眸,顿时,棕黑间多了沧桑的神韵,黄白中添了渐变的层次,又用笔侧抹上她旗袍上的青花。此时此刻,我将这位美丽的女子重现在今日的阳光之下。安详从她的眼中扩散开来,弥漫在屋内。她的嘴角微微上扬,多了笑意流转。
  “女儿啊,传神,画得太棒了!”那年,我十岁。
  时光前行,那些昨日的神采却不曾褪色,正如遥远的星光,闪烁迷离;时值今日,我们为其神采而动容,在日积月累中揣摩并描摹其神韵。人生就如这画作,要千锤百炼,才经起时光削磨,在后世中放射异彩;人生也如日积月累的揣摩,要勤于思考、善于实践,才能领略生活的神韵。


评语:
  日积月累是天长日久地坚持,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六岁、八岁、十岁的三个绘画情境做描写,不仅体现了她绘画技艺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成熟,而且体现了日积月累使她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也渐入佳境;更难能可贵的是:她从对艺术的理解中,更深一层次地体会到了人生需千锤百炼、勤于思考和实践,才能领略生活神韵的人生真谛。读到文尾,有如醍醐灌顶,情感认识得以提升。
  文章的语言亦如画作中的女子,幽然古雅,散发着灵动的神韵。文章开篇的一组排比,从遥远的海写到窗前的树,再写到身处的教学楼,由远及近,就像把一个人的辽远幽思轻唤了回来,走入现实,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幽然唯美的感情基调。对画中女子的描写中,“画眼”的效果极佳:女子眼中幽深与沧桑尽显,与文章的整体意境相合;眼神从深邃迷幻到失望,再到安详,也烘托了小作者的成长过程,耐人寻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指导教师  蒋红梅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文章和点评刊载于2013年1月19日的《北京考试报》上。)

 
 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 

本站总访问量: 131861 人次 |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| 当前有 36 人在线 | 信息中心 | 管理登录

版权所有:北京一六一中学 | 本站支持IPv6访问 | 技术支持:智慧创星
京ICP备13046670号-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